Meteor应用的启动过程分析 - hoolev的个人页面 - OSCHINA -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

来源: Meteor应用的启动过程分析 – hoolev的个人页面 – OSCHINA –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

使用Meteor创建和运行一个应用是非常简单的,而简单的背后就是繁杂的细节。 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源码,抽丝剥茧,来理解这简单背后的细节之美。

meteor v0.9.0.1

运行一个应用

首先我们得创建一个应用meteor create test,后面的代码分析都会用到这个应用。 在Meteor中只要在应用目录中执行meteor命令就可以运行这个应用了,应用正常运行之后会有如下打印:

[[[[[ ~/WCode/test ]]]]]
=> Started proxy.
=> Started your app. 
=> App running at: http://localhost:3000/

从上面的打印看Meteor先启动proxy、然后再启动app,但是在启动proxy之前应该还做了一些事的, 比如校验传入参数、获取环境变量、加载Package和Module等等。 根据上述推测,我们暂时把应用的启动过程分为四个步骤:环境配置、加载、启动proxy和启动app。

入口

当我们执行curl https://install.meteor.com/ | sh完成meteor安装之后, 系统中会出现一个/usr/local/bin/meteor可执行文件和一个~/.meteor/目录。 ~/.meteor/目录中包含了Meteor运行需要的所有脚本、包和模块。 /usr/local/bin/meteor这个Shell脚本做了两件事:

  • 检查Meteor是否成功安装,没有就重新安装一遍。
  • 运行~/.meteor/meteor

其实这个脚本执行了一次之后,就不需要再执行这个脚本了, 完全可以把~/.meteor/加入到$PATH中或者创建链接来直接执行~/.meteor/meteor

执行ls ~/.meteor/meteor -al这个命令就可以看到其实这只是个链接, 实际的文件是~/.meteor/packages/meteor-tool/1.0.26/meteor-tool-os.linux.x86_32/meteor

这也是个Shell脚本,也做了两件事:检查Meteor版本和运行exec "$DEV_BUNDLE/bin/node" "$METEOR" "$@" 其中DEV_BUNDLE="$SCRIPT_DIR/dev_bundle",METEOR="$SCRIPT_DIR/tools/main.js"$@是输入的命令和参数 而SRCIPT_DIR=~/.meteor/packages/meteor-tool/.1.0.26.13pjtg1++os.linux.x86_32+web.browser+web.cordova/meteor-tool-os.linux.x86_32/

因此,meteor运行的真正入口是main.js,这个文件在源码中位于tools目录下。

main.js

main.js中Fiber(function(){...}).run()类似于C语言中的main()函数,是所有函数的入口。 这个函数首先检查Node的版本和ROOT_URL,然后解析并校验传入的命令和参数,最后执行命令。 所有命令的实现在tools/command.js中,默认的命令是run。

赞(0) 打赏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